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我们

侨兴经济与管理学院

新闻资讯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 正文



《福建日报》刊发我院教师理论文章
日期: 2025-03-02      信息来源:      点击数:

3月1日,《福建日报》理论周刊求是版刊发我院市场营销专业郑蔓华理论文章《以数字化转型助福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》。文章全文如下:

IMG_256

2024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,要巩固拓展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、重要通道功能。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,数字化转型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。而数字化转型也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路径。《福建省“十四五”数字福建专项规划》进一步明确了建成现代化数字强省的远景目标,提出至2025年,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。福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先行者,肩负着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率先突破的使命。推动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福建省的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,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,增强经济韧性。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决策效率,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减少资源浪费,提高公共服务质量。数字化转型还在福建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,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市场参与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福建通过数字化转型,有效联通内外市场、优化资源配置、提升产业链效率,为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注入了新动能。跨境电商驱动外贸增长,畅通国际循环。2023年,全省2023年跨境电商出口值达到1624.46亿元人民币,较去年同期增长22.3%。智慧物流联通内外市场,提升双循环效率。2023—2024年厦门港和福州港江阴港区通过智慧港口建设,实现了港口作业的智能化管理,口岸运转效率、码头设施利用率均大幅提升。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,服务内需与外需联动。2023年全省培育数字化标杆企业200多家,培育7个国家级、34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。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大,成为双循环新引擎。2023年福建数字经济规模突破2.9万亿元,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3%,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左右。

尽管福建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显著成效,但在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瓶颈。区域数字化发展不平衡,制约双循环整体效能。2018—2022年9地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得出,厦门、福州和泉州均高于50%,其余地市均小于30%。内陆地区产业数字化水平较低,难以融入全省的双循环发展格局。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不足,影响市场主体融入双循环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资金、技术和人才等多方面的瓶颈,2022年针对全省483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调查表明,超过26%的企业尚未涉及或是计划中未实施数字化升级。产业链数字化协同不足,内外循环联动效率较低。鞋服、食品、工艺美术等三大传统特色产业集群,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基础薄弱,难以高效对接国内国际市场。政策支持与监管体系有待优化,制约双循环发展潜力。在跨境电商、数据流通、税收政策等领域的政策协调性和执行效率仍需提升。数据流通的安全性和合规性尚未完全保障,阻碍了数据要素在内外循环中的高效流动。

数字化转型是福建推动双循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。在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,福建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数字化基础,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潜力。

推动区域数字化协同发展,夯实双循环基础

一是加大内陆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。首先,加快内陆地区5G基站建设,尤其是在三明、南平等地的工业园区和农业产区,提升网络覆盖率,为产业数字化提供基础支撑。其次,建设区域性数据中心,在内陆地区布局数据存储和计算中心,降低企业数据处理成本,同时为智慧物流、电子商务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持。二是支持内陆特色产业数字化转型。首先,打造数字产业集群,以区域特色产业为基础,建设数字化产业园区。其次,推动电商平台赋能农业。通过政府与大型电商平台合作,帮助内陆地区的农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。三是建立区域协同发展机制。首先,将沿海地区的数字化资源和经验向内陆地区辐射,形成全省一体化数字经济发展格局。其次,加强区域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,打破信息孤岛,形成数字经济发展的合力,促进全省数字经济的均衡发展。

强化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,激发双循环主体活力

一是确立分类指导、靶向发力的发展思路。按照企业规模、行业特征及差异化需求分类推进。首先,对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建档立卡,精准服务。其次,对其他小微企业着重提升数字化基础水平。二是设立专项扶持基金。首先,设立数字化转型专项基金,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和直接补贴,重点支持传统制造业和出口企业的数字化升级。其次,实施税收优惠政策,对完成数字化改造的中小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或抵扣政策,降低其运营成本,增强其市场竞争力。三是建设一站式数字化服务平台。首先,建设全省统一的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平台,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、培训和解决方案。其次,通过补贴或采购服务的方式,引入第三方数字化服务机构,为中小企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。

打造数字化产业链生态,提升双循环联动效率

一是搭建“链式+面状”转型架构。首先,鼓励龙头企业发挥资源与技术优势,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。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,深度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。其次,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园区开发标准化数字工具与服务,帮助中小企业接入数字化生态系统。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。首先,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与企业需求对接的数字化技术研发,联合解决产业链中的关键技术难题,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。其次,在重点产业领域建设数字化转型示范基地,通过试点项目验证技术可行性,并向全省推广。三是建立智慧供应链管理平台。首先,建设区域性供应链平台,在福州、厦门等地试点建设智慧供应链平台,整合物流、仓储、订单和生产信息,提升供应链的柔性和响应速度。其次,推动跨境供应链数字化,针对跨境电商企业,开发专门的供应链数字化解决方案,优化国际物流和清关流程。

优化政策支持与监管体系,保障双循环顺畅运行

一是优化跨境电商政策环境。首先,简化通关流程,推广“一站式跨境电商服务平台”,缩短通关时间,降低企业运营成本。其次,完善税收政策,针对出口转内销企业,制定明确的税收优惠政策,帮助企业降低转型成本。二是完善数据流通与安全保障机制。首先,明确数据确权,制定数据流通安全标准和合规审查机制。其次,加强数据安全监管,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数据流通进行监控,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。最后,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。成立省数据交易所,引导省内外数据交易机构互通互联,鼓励发展数据服务公司,带动企业进场交易。三是加强政策执行监督与评估。首先,设立政策评估机制,定期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评估。其次,加强企业反馈机制,通过企业座谈会、问卷调查等方式,了解企业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困难和建议,优化设计。最后,提升政策执行透明度,通过政府网站和公共平台,向社会公开政策执行进展,增强企业信心,助力其更好地融入双循环发展。

地址:福建省福清市龙江街道校园新村1号   邮编:350300   电话:0591-85260160

版权所有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侨兴经济与管理学院